吴国阵容的站位布置需要围绕其核心武将的特性展开,重点在于发挥水战优势与减速控制能力。吴国武将通常以高爆发和灵活输出见长,因此在站位上需兼顾前排承伤与后排输出的平衡。前排推荐放置孙坚、黄盖等防御型武将,他们能有效吸收敌方火力并为后排创造输出空间。中排可配置程普、周瑜等具备群体控制或增益效果的武将,通过迟缓效果削弱敌方行动力。后排则优先安排孙尚香、太史慈等远程输出角色,确保其安全环境以最大化伤害。
吴国减速流是当前主流战术之一,其核心在于利用孙坚和程普的迟缓效果叠加甘宁、步练师的暴击加成。孙坚作为减速核心应置于前排中央,确保技能覆盖敌方主力;程普则分布在侧翼补充单体减速。黄盖作为唯一盾兵需直面敌方轻骑兵,干扰其突进节奏。后排弓手部队应集中布置,通过吴国弓手共通技能对迟缓目标造成暴击翻倍效果。军师选择周瑜可进一步提升群体伤害与控制链的连贯性。
针对不同战斗场景,站位需动态调整。若敌方以单体爆发为主,可将甘宁、太史慈等具有冲锋能力的武将置于侧翼快速切入敌方后排。面对群体控制型敌人时,甄姬的治疗位应避开敌方控制范围,通常建议置于中排靠后位置。鲁肃的减怒效果对敌方后排威胁较大,可优先布置在敌方主力输出对面。合击技怒海狂涛与烽火狼烟的释放时机需与站位配合,前者适合残局回复,后者用于开局压制敌方攻击力。
吴国阵容的容错率依赖于辅助武将的合理搭配。大乔的持续治疗与伤害减免能显著提升队伍续航能力,建议置于后排边缘避免被集火。小乔的控制技能可打断敌方关键动作,其站位应靠近中排以覆盖更多目标。若追求极限输出,可牺牲部分辅助位,将吕蒙、陆逊等副C置于中后排补充伤害,但需确保前排有足够坦度。需吴国武将普遍生存能力较弱,需通过装备强化或兵符效果弥补防御短板。
吴国站位的精髓在于以控代守,以速破防。通过减速与暴击的联动压制敌方节奏,同时利用武将的机动性针对弱点突破。实战中需根据敌方阵容灵活变换站位,优先击杀威胁单位并保护核心输出。合理的布阵能让吴国在持久战中逐渐积累优势,最终实现战场主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