兵种出手次序是战斗机制的核心逻辑之一,其执行规则严格遵循攻防场景的差异。进攻方出手顺序为弓骑兵→近战骑兵→弩手→弓手→投石机→步兵(枪兵、盾兵)和攻城车,而防守方则为盾兵→枪兵/近战骑兵→弓骑兵→弓兵→弩手→投石器/攻城车。这种次序不仅基于兵种的攻击范围,还综合了移动速度、战场定位等属性,弓骑兵凭借高机动性始终优先行动,而步兵类兵种因承担防御职能通常滞后出手。
兵种攻击速度的差异进一步影响战斗节奏。测试弓兵攻击频率最高,其次是弩手、弓骑兵、近战骑兵,而枪兵、盾兵、投石机和攻城车攻击速度依次递减。这种设定使得远程单位在短时间内能造成更多伤害,但近战单位单次攻击的爆发力更强。骑兵类兵种具备穿透阵型的特性,尤其在防守时若后排缺乏车兵掩护,弓兵极易成为优先打击目标。
战斗中的兵种站位逻辑同样影响出手效果。系统默认低级兵种优先置于前排,高级兵种靠后,这种设计既体现对高级兵的保护机制,也强化了步兵作为肉盾的战术价值。集结作战时,部队排序遵循发起者优先原则,即集结发起者的同类型兵种排列在最前方,后续加入玩家的兵种按参与顺序依次排列。这种规则使得集结战术需要更精确的兵力调配。
理解出手次序的深层机制有助于优化兵种搭配。例如防守方盾兵和枪兵的优先出手能有效吸收伤害,而进攻方骑兵的突进特性可快速瓦解敌方后排。实战中需根据敌方兵种构成动态调整阵容,例如对抗骑兵为主的部队时需增加车兵比例以保护远程单位。兵种强化系统的加入进一步扩展了策略维度,但基础出手规则仍是战术设计的底层框架。
掌握这些机制后,玩家可通过侦察预判敌方阵容,针对性调整出兵顺序和兵种比例。例如在资源争夺战中优先配置高机动骑兵,而攻城战则需依赖投石车的破坏力。战斗报告中的伤亡数据也能反向推算出敌方兵种出手逻辑,为后续战术改进提供依据。
这种策略深度正是列王的纷争作为SLG游戏的核心竞争力所在。